时间:2016-10-31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梅花可分为白梅花、红梅花、绿萼梅等。梅花通常在冬春季开放,与兰花、竹子、菊花一起被称为“四君子”,也与松柏、竹子一起被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中华文化有“春兰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”之说。梅花原产于中国,后引种到日本、韩国,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。白梅花主产于浙江,清热多用;红梅花主产于安徽,活血多用;绿萼梅主产于四川,清咽多用。梅花功效为:开郁、和中、解暑、生津、化痰、解毒。主治:急慢性咽喉炎、声音嘶哑、失音、痰多咳嗽、百日咳、急性结膜炎、食欲不振、头晕、水火烫伤、麻疹、痛经等。最早的功效记载出自于《本草纲目》,《百草镜》:“梅花,有白、红、绿萼、千叶、单叶之分,惟单叶绿萼利咽尤良,含苞者力胜。开胃散邪,煮粥食,助清阳之气上升,蒸露点茶,生津止渴、解暑涤烦。”《饮片新参》:“平肝和胃,止脘痛、头晕,进饮食。”《本草原始》:“清头目,利肺气,去痰壅滞上热。”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安神定魂,开胃散郁,解痘毒。煮粥食,助清阳之气上升,蒸露点茶,生津止渴,解暑涤烦。”梅花有疏肝止痛、理气解郁等作用,用于胸肋疼痛、脘腹胀痛、胃纳不佳等症时,可与柴胡、芍药花、佛手花等配伍;梅花有化痰清音、疏肝散结等作用,用于梅核气(慢性咽喉炎)、痰气互结等症时,可与红花、厚朴花等配伍。现代研究发现梅花花蕾中含多种挥发油,主要为苯甲醛、乙酸苄酯、异丁香油酚、芳樟醇、苯甲醇、苯甲酸等。梅花水溶性的营养成分,包含有桉叶素、龙脑、洋腊梅碱、异洋腊梅碱、腊梅甙、胡萝卜素等成分。

菊花原产中国,有悠久的历史,早在年前的文献中就有记载。菊花分为观赏菊和药用菊。药用菊主要分黄、白两种,且多以产地论质量。每年9~11月份菊花盛开时分批采收,阴干、焙干或熏蒸后晒干,菊花茶是喜闻乐见的健康饮品,菊花酒也是金秋时节必喝佳酿。中医理论认为菊花性甘、味苦,微寒;可散风,平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临床上黄菊花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头痛眩晕、目赤肿痛、眼目昏花及疮痈肿毒。白菊花平肝明目为主,治疗诸风头眩,恶风湿痹。在多类中成药里菊花都为主要成分,如桑菊饮颗粒、杞菊地黄丸及菊花茶调散等;菊花还被制成大量的保健品供人们使用,如菊花药枕、菊花床垫等。菊花种类繁多,在药材市场上就有杭菊(产与杭州)、亳菊(产于安徽亳州)、贡菊(产于安徽,常做贡品,故得名)、滁菊(产于安徽滁州)、祁菊(产于河北安国县)、怀菊(产于河南怀柔县)、济菊(产于山东)和黄菊8大主流商品。现代研究表明菊花中主要含有黄酮、萜类及有机酸等化学成分,有保护心血管、抗肿瘤、免疫调节、抑菌、抗疲劳、调血脂、抑制脂肪肝形成、镇痛等方面的作用。

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的花序,产于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安徽、湖北等地。其性平,味甘。归心,脾经。功能主治:解郁安神。用于心神不安、忧郁失眠。合欢花治疗精神性疾病,在古代最早的中药学经典著作都有载。如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“主安五脏,利心志,令人欢乐无忧。”《医学入门》:“主安五脏,利心志,耐风寒,令人欢乐无忧,久服轻身明目。”《四川中药志》云:“能合心志,开胃理气,消风明目,解郁。”《饮片新参》记载为:“和心志,开胃,理气解郁,治不眠。”现代研究表明合欢花具有多种化学成分,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,其次为挥发油类等,有抑菌、镇静催眠、抗抑郁、清除自由基、对抗肥胖等作用。

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干燥花。全国各地均产,多为栽培,主产于江苏、浙江等地,以江苏苏州的产品最优。夏、秋两季花盛开时采摘。晒干或低温干燥,生用。本品味甘、酸,性寒;归肝、心包经。有活血通经,凉血祛风之功效,主要用于月经不调,经闭瘕瘕,产后乳肿,风疹发红,皮肤瘙痒,痤疮等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凌霄花主要成分为三萜类、苯丙醇苷、黄酮类、花色素和挥发油等,有抑制未孕子宫收缩、增强孕子宫收缩、改善血液循环、抑制血栓形成、镇痛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自由基活性等作用。

更多请识别下面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
白癜风治疗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luoyangzhengxing.com/mghgx/1747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